什么是余氯?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后,水中剩余的游离性氯或化合性氯的总称。它是衡量水体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,也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关键参数。余氯的存在能持续抑制水中微生物的再繁殖,确保水在输送过程中保持卫生安全。 在自来水处理过程中,氯气或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加入水中后,一部分会与水中有机物、微生物等发生反应被消耗掉,剩余未反应的氯就形成了"余氯"。这种余氯可分为游离余氯(如次氯酸、次氯酸根离子)和化合余氯(如氯胺类化合物)两种形式。 余氯的主要作用 持续消毒:余氯能在供水管网中持续发挥杀菌作用,防止微生物在管道中再次滋生 抑制细菌:有效抑制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繁殖,预防水媒疾病传播 氧化作用:能氧化水中的某些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,改善水质 水质指示:余氯含量可以间接反映水质受污染程度和消毒效果 余氯的正常值范围 根据我国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(GB 5749-2022)规定: 管网末梢水:游离余氯应≥0.05mg/L 出厂水:游离余氯应控制在0.3-2mg/L之间 二次供水:游离余氯应≥0.02mg/L 对于游泳池水: 游离余氯应保持在0.3-1.0mg/L 化合余氯应≤0.4mg/L 不同国家和地区标准可能略有差异,但基本都遵循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建议范围。 如何检测余氯含量 常见的余氯检测方法包括: 比色法:使用DPD试剂通过颜色变化判断余氯浓度 余氯检测仪:电子设备直接显示余氯数值 实验室分析:采用碘量法等标准方法精确测定 试纸法:简易测试纸通过颜色比对估算余氯值 家庭用户可选择简单易用的试纸或便携式余氯检测仪进行定期检测,专业机构则需采用标准方法进行精确测量。 常见问题解答 Q:自来水有氯味是否表示余氯超标? A:不一定。轻微的氯味通常是正常现象,表明水中含有适量余氯。若气味过重,建议静置一段时间或煮沸后饮用。如持续存在强烈氯味,可向供水部门反映检测。 Q:如何去除水中的余氯? A:常见方法包括:煮沸15-20分钟、使用活性炭过滤、曝气(将水放置开口容器中数小时)、添加维生素C等。但完全去除余氯后,水将失去持续消毒能力,不宜长期储存。 Q:余氯和总氯有什么区别? A:总氯包括游离余氯和化合余氯。游离余氯消毒效果更好,而化合余氯(如氯胺)更稳定但消毒作用较弱。检测时需区分测定。 Q:瓶装水需要检测余氯吗? A:正规瓶装水生产采用其他消毒工艺(如臭氧、紫外线),不应含有余氯。若检测出余氯,可能存在问题。 余氯作为水质安全的重要指标,其含量的科学控制直接关系到饮用水安全。了解余氯的基本知识,掌握其正常值范围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判断水质状况。建议用户关注当地水质报告,对异常情况及时向供水部门咨询。同时也要认识到,适量的余氯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必要措施,不必过度担忧其存在。
本文连接:https://www.huantaiah.com/newss-3383.html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