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,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、生长缓慢、组织损伤、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,鱼虾类都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,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、损害腮的离子交换功能,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急状态,降低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,降低生殖能力、减少怀卵率等。急性氨氮中毒的症状为水生动物表现亢奋,狂游、在水中慢慢丧失平衡、抽搐最后严重者死亡。 氨氮如果浓度过高对养殖对象有着明显的中毒致死的危害,在超过水中国际标准规定的氨氮小于0.5mg/l的标准值,就有可能对鱼类造成危害。 养殖水中氨氮的来源有哪些呢?使用的有机肥及氨类化肥,饲料的残渣,养殖对象的粪便生活及工业污水等。在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则可还原为氨,在有氧的环境中水也可以转化为亚硝酸盐,在充足情况下会继续转变为硝酸盐给水体提供营养。 防治氨氮超标的主要措施 : 1、换水:改善水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换水,但前提是水源水的质量要显著优于养殖池塘水体。 2、科学合理地投喂饲料:根据鱼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,对投饵率进行优化,合理地制定投饵率,降低未利用的氮的排泄。 3、多开增氧机曝气:一方面促使水体中的氨更多地从水体逸出,另一方面能及时偿还池塘底部的氧债,维持池塘底部的好氧环境,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藻类对氨氮的利用。 4、施磷肥,以磷促氮 5、添加硝化细菌处理(活力团或EM菌):自然环境中,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较慢,需20多小时繁殖一代,远远低于异氧菌。通过人为添加硝化细菌,补充池塘生态系统中硝化细菌的不足,通过增强硝化作用来降低池塘氨氮。 6、强氧化剂(过硫酸氢钾)底改,化学增氧剂配合使用。 氨氮增高会抑制鱼类自身的氨的排泄,使血液组织中的氨浓度升高,降低血液载氧能力,使得鱼群出现呼吸困难,分泌物增多并发生衰竭死亡,最后还会引起腮表皮细胞损伤而使鱼的免疫力降低。在日常水产养殖中,监测水中的氨氮含量至关重要。
本文连接:https://www.huantaiah.com/newss-738.html
|